HACCP起源

HACCP起源

1950年,HACCP系統尚未被提出之前,當時的食品安全檢驗方法只有一種,那就是透過龐大的統計採樣和抽檢,來確認整批食物成品是否安全。但這種方法的缺點有三大缺點:

1.破壞性檢驗。以往抽樣檢驗方法必須將成品破壞,才能進行檢驗。
2.檢驗成本高昂。為了讓檢查結果數據精確,因此必須抽樣一定比例的成品,所得到的統計結果才有意義,因此也造成成本浪費。
3.缺乏挽救措施。傳統的抽樣統計方法若得到本批成品無法通過檢驗標準的結論,則業者必須將產品整批報銷,無任何挽救措施。

1960年,當時美國太空總署、拿第客(Natick)陸軍實驗室以及一間民營食品公司Pillsbury,共同負責製造太空食品。為了確保太空食品安全無虞,於是創新研發了一套食品「前端」製程,取代傳統「後端」成品統計抽樣方法。

1971年,由美國太空總署、拿第客(Natick)陸軍實驗室及民營食品公司Pillsbury所研發的這套創新製程,在美國保健會議上提出之後,立即引發各界高度關注。

1973年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,FDA)首度嘗試將這套檢驗方法應用在低酸性食品罐頭的管理,實施結果非常成功,有效大幅減低肉毒桿菌的中毒事件。

1980年,當時美國發生幾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,因此國會要求政府必須拿出具體解決方案。美國海洋漁業服務處(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,NMFS)
建立水產品HACCP稽查模式,並於1994年公佈水產品HACCP聯邦法規。而後,美國全面規定國內外食品廠商都必須實施HACCP系統

1998年,歐盟法規正式要求每家食品公司都必須導入HACCP系統,嚴格要求輸入與輸出食品都必須擁有HACCP驗證標章(Certification logo)。

 

 

輔導實績 聯絡我們

發佈留言

返回頂端